世界存在於我們的詮釋之中,而詮釋導因於故有的信念。
    簡單的來說,我們藉由信念建構一組社會真實,社會真實因人而異。
    刺激(input)=>編輯/詮釋(edit)=>反應(output)
    相同的刺激,會因為不同的詮釋,而有不同的反應。

    舉例來說:
    1.中國肢體語言的七(拇指及食指伸,餘指收),在法國的肢體語言中為二。
      你如果在法國水果攤比七,他只會拿兩顆水果給你唷~~
      /*這是我高中英文老師的慘案 笑 */

    2.同字異義
      中文字的大丈夫,有著威武不能屈.富貴不能淫.貧賤不能移的涵義。
      但在日文中的大丈夫,大多用於沒關係的語義。

    3.類音異義
      台語中的 這是叨位 與英語中 just-do-it 有著類似的發音。
      對於接受到相同音節的人,阿桑和外國人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詮釋。
 
   
    佛語云:知見立知,為無明本。

    知見表根塵的相互作用,立知表心意識的作用。
    "看"到蘋果就"知道"蘋果,是一種信念建構的社會真實,
    也是一種捷思,用以適應社會生活。但這往往亦是無明的根本,
    若信念遷異,其社會真實亦隨之變化。

    佛云:斷染成淨。就是勸人要轉念,把妄念轉為無念,
    把社會真實轉成真實究竟。希望大家都能了悟自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ngu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